哎嘿,这次的表演课充满着欢声笑语,
不仅学习了好多表演内容,
还因为小伙伴们的脑洞大开,制造了
非常多搞笑名场面~
下课以后同学们纷纷仰天长啸:
体力一滴也没有了,
好饿…_(:3 」∠)_
哎嘿,这次的表演课充满着欢声笑语,
不仅学习了好多表演内容,
还因为小伙伴们的脑洞大开,制造了
非常多搞笑名场面~
下课以后同学们纷纷仰天长啸:
体力一滴也没有了,
好饿…_(:3 」∠)_
蒋可老师也在课中提到,表演重在“过程”,好的演员要在舞台上给自己“找事做”,不断地找到阻碍自己行动的冲突,再去解决它。而“找事做”就需要很大的想象力。我自己算是那种想象力比较贫瘠的人,我觉得主要还是要观察生活的细节,不然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式。
而关于塑造角色,感触颇深的一点是,要去塑造“一个”角色,而非“一类”角色。我想在配音中也是如此,有时候我们会标签化某一种声音和声线,比如所谓的少女音、萝莉音、御姐音等等。而在实际的作品中,并不会有这样标签化的单一角色,可能会有细声细语的年长者,也会有沙哑粗声的年轻人。
而在这时候“细节”的塑造显得格外的重要。
如何打造一个角色,塑造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他们,并让大家记住,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的任务。蒋老师提示我们,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语癖、一些有独特标志的习惯性动作等等,将这些小小的碎片相加,是塑造独特角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蒋可老师告诉我们:情绪是不能去刻意表演的。
情绪一定是有来由的抒发和表达,要让观众感受到演员情绪变化轨迹,而不是表演者在台上疯狂变化表情,不管观众死活,情绪的出现一定有前因后果。
在单人表演中,作为初学者,我们最好不要选择无对象虚空交流(例如:打电话,无实物的动物交流)因为观众无法看到你的交流对象,听不到对象的声音,观众不容易通过初学者的表达理解内容。
“物品证实”作业中,老师评价我们的证实形式过于单一,注意力不在物品上,或者把“物品证实”演成了“环境证实”。表演中不能仅仅证实它是什么物品就结束了,要尝试往下发展。例如这件物品的状态,表演者对(用)这个物品做了什么,它产生了什么变化。那么由此分析我自己的表演就是,我要去证实规定物品——瓶子,是猫砂铲,铲完之后,它形态上有什么变化,怎么样处理等等。
在多人表演时,同学们都是带着规定任务上场的。正因为受任务的影响,我们很容易被困死在对手引导的情景中。蒋老师讲,既然是带着角色任务,那就不能被动等着对手设陷阱,要主动进攻给对手出难题。
我最喜欢的是从两人到三人,再到多人逐步增加的那段表演。最早上场的两位同学经过老师指导后演得很有趣,不仅都绕着自己的任务绞尽脑汁给对方出难题,甚至进行了多次“攻守”转换,没有被对手设定的情境牵着鼻子走。
“台词是演员的武器,不要轻易说出口,武器用完了也就没有了。”所以最早的两位同学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任务目标,演绎会更加专注有能量。而后面的同学上场以后,我们看到了很明显的对比。因为老师故意没有为他们的角色指定目标,他们上场说完规定台词后,就有些不太确定接下来该怎么演。我看到有同学会愣在那儿,显得有点无措。这就提醒了我,在表演过程中,要学会为自己的角色寻找目标,并坚持这个最高任务,而不是想到哪里演到哪里,这样角色很容易前后行为不统一。要学会去听对方的台词,理解意思,才能在表演中产生真实的对话感。
悄悄爬上最佳观看席的四位小老弟へ( ̄  ̄;へ)
表演课正式结束~ 感谢蒋可老师,ヾ(◍°∇°◍)ノ゙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也要努力大显身手哇